光伏電站野蠻增長 質量管理成關鍵
2015-08-31 18:52:54 來源: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近發布的信息披露指引,對于在深交所上市的涉及光伏電站的上市公司,需要在半年報、年報中更加詳盡的披露其所開發的各個光伏電站項目的細節數據,其中包括電站裝機規模、項目所在地、自產產品在項目中的供應情況、已運營電站的發電量、并網電量、電費收入和營業利潤等。對于被納入此次披露范圍的上市公司而言,更多電站運營指標的披露將使得這些企業面臨投資者以及各界更加嚴格的檢視,從而有利于光伏電站市場的規范化運行。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指出,目前我國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光伏電站領域,光伏電站市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市場競爭的加劇也將加快行業內的優勝劣汰,而電站質量保證和運行管理模式完善將成為企業在市場廝殺中取勝的關鍵。由于歐美對我國光伏產品進行的多次“雙反”導致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市場嚴重萎縮,加之國內光伏產業也整體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不少光伏企業為拉動自身產品的銷售也紛紛介入光伏電站的建設,但鑒于光伏電站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建設時期資金投入巨大并且回收期長,因此保證后續收益的持續性便成為光伏企業在這一市場長期生存的根本保障。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光伏電站有近30%存在質量不合格問題,其中光伏組件的衰減率過高是光伏電站普遍要面臨的問題。光伏組件是整個光伏發電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質量與光伏電站的發電量、收益率等盈利指標密切相關。盡管國家規定光伏組件在25年的生命周期內衰減不超過20%,但據統計一些大型光伏電站在運行了兩三年后,光伏組件的衰減已經達到了3.8%-7%,遠高于國家規定的2.7%-3.5%,其他一些小型光伏電站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如果光伏組件一年的衰減率超過5%,就意味著照此速度發展,這個電站5年后就將報廢,企業的電站投資成本根本不可能收回。光伏產業的發展是推進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光伏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政府層面更加重視光伏行業的質量問題。近期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目的在于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門檻,確保光伏電站的工程質量,《意見》的出臺也標志著國家宏觀層面已經開始著手規范整個光伏生產體系的完善。與此同時企業也應在材料的研發方面做出努力并注意對材料性能的檢驗,只有使用通過戶外檢驗的材料才能保障光伏組件的長期高效運行,進而為投資者的回報率提供保障。
在新能源中,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最具優勢,在太陽能的眾多利用方式中,光伏電站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因此加強對光伏電站的運行管理對于提高國家可再生能源比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我國的光伏電站的管理卻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都比較高,但電站的電費補貼卻不能及時到位,為光伏企業帶來不小的運營壓力;其次,我國并未出臺健全的統一管理模式,這造成電站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很難進行統一發展;最后,監管措施的不健全造成了光伏電站在運營中常常存在安全隱患。企業在進行光伏電站的管理時要針對現階段出現的問題進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光伏企業要及時關注國家政策動向,積極爭取光伏電費補貼,實現光伏電站發電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企業要注意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對相關管理人員專業素質的培養可以使其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可以迅速做出處理,從而減少光伏電站的損失,保證電站的正常運行。
來源: 中投顧問 采編:馬海天